5月17日《贵州日报》理论版同时刊发我校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四名学者文章,分别是周骁撰写的《树立生态旅游新标杆》,笪玲撰写的《“夜经济”的意义和举措》,杨燕撰写的《优化重组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和徐刚撰写的《提升服务软实力》。
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以“贵大咨政”品牌为引领,科研成果转化意识不断提升。此次刊发的四篇文章是围绕我省文旅市场的营销手段、服务质量、接待能力、业态丰富度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我省文旅市场实现健康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周骁的文章提出:目前,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尚没有明确的标准体系,纵观国外,大都从品牌、产业、效益、政策等方面进行界定。总体而言,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应具备优质的旅游基础设施;世界级、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与市民生活场景融为一体的国际化开放空间;完善旅游信息系统、便捷的出入境程序;友好/文明的旅游氛围、现代化的预订/结算方式和高效科学的旅游监管体系等。为此,贵州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可着力开展六项任务。
笪玲的文章提出,“夜经济”反映出城市的繁荣程度、文化积淀与市民的心理诉求。贵州以“流光溢彩夜贵州”为品牌,加快推进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让“夜经济”成为激活城市经济活力的新引擎。
杨燕的文章提出,贵州“五一”期间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各大旅游景区景点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游客亦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如何优化和重组、深度挖掘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推动旅游业保持“井喷式”增长势头成为贵州省旅游业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徐刚的文章提出,“五一”期间淄博等地旅游火出圈,政府的加持、市民的支持让这座非旅游城市成为游客所向往的具有烟火气的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启示。